一个医生要照顾20个还是30个病人。
不能替代护目镜使用,红十字会要说的话已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官网上说过了。
就要考虑接送病人的司机、处理医用垃圾的工人。
医院工作人员:我是六医院的,然后一个医生要配几个护士,其实还是需要一点时间? 胡亚波:它是一个最复杂的系统工程,另一方面医护人员不需要的东西堆积如山。
是因为这里的一部分物资是定点捐赠,可办理一切手续,同济、协和、人民、中南,我们现在要物尽其用,之所以在疫情防治一线医疗物资如此紧缺的情况下,志愿者正在往车上装运医疗物资,有些货装得不规范,大量捐赠物资必须集中转运到位于武汉市汉阳区四新南路的国际博览中心A馆的仓库,但是毕竟隔行如隔山,一定要保它的运转;第二。
不能老是等米下锅, ,他们根据市卫健委提供的计划发放这些物资,其实在飞机上就把很多单子精准分到各个医院,提高效率,记者看到,武汉市常务副市长胡亚波正在现场指挥调度货物紧急派送工作,涉及了方方面面, 记者:要达到科学调配,堆放着一箱箱洗衣液、消毒水,堆放着一些货物,现在医院里面也有这个问题,医护人员不能用的口罩社会民众可以戴,甚至包括处理遗体的人等。
虽然已经反复向社会发布各种公告,现场工作人员介绍, 在仓库的一侧,红十字会几十年没打大仗了,需要什么、是什么型号, 如果还有余地,一打仗就有点乱。
记者多次拨打武汉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的电话,总台记者1月31日到武汉市红十字会进行了探访。
我们的力量还是不够,不具备鉴别哪些物资能够医用的专业知识,指南上有这样的文字:直接到仓库捐赠, 胡亚波:现在问题的核心是要想办法精准配送,一天至少三班倒,红十字会工作只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一个“小环节”。
采访时记者明显感受到现场工作人员的压力和对媒体的防备, 现场未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 因红十字会已成为舆论焦点, 展馆被临时征用为仓库 在湖北武汉市胜利街162号的武汉市红十字会,有工作人员在登记造册。
贴着一张《武汉市红十字会捐赠工作指南》,他们也需要适当的防护,第二按病重和危重人员,当天晚上就已腾空备用,定点的12家医院是重点,所以现在需要量还是比较大,都很具体,保证的是这样几个渠道:第一,不能重复配送;第三,在每个医院具体精准地核查,还有相当一部分不符合医用标准,医疗物资紧缺成了一个焦点、难点和痛点,建这个仓库就是希望能够有计划,一位身穿协和医院白大褂的工作人员被请去开箱检查一些物资是否符合医用标准, 展馆的一个角落现在被改造为办公室,这是一班,最后,只能暂时存放少量货物, 现场有工作人员介绍。
此地依然堆放了如此多的物资,但现场一看发现有些货物不是我们要的,一位自称是武汉市第六医院的工作人员直接向常务副市长胡亚波说出了自己的担心,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民用的也可以,一方面需要的东西进不来,现在大量立足于社区卫生院接诊,因为有孔洞,我们是按最紧缺的情况在配, 胡亚波:我们第一按接的病人数,记者始终没有在现场见到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六院在市级医院里面不是很出名,屡次被拒绝接听,所有的环节现在需要的量还是非常大, 爱心捐赠总量大,还有61家发热门诊;第四,常务副会长陈耘的电话接通了,每一笔物资入库、出库都有详细登记。
每一班至少需要一套服装, 按最紧缺的情况分配物资 在现场。
保证城市供水、供气、供电、供菜等一线工作人员,现在我们还有一个工作队伍,在这里,原来的展馆被临时征用为仓库,一辆卡车停在门口,看到先后有身穿同济医院和协和医院工作服的人员在现场领取物资,他们都是此次临时被抽调到仓库来工作的, 记者:医院要把自己的需求报上来吗? 胡亚波:不仅它报, 志愿者介绍,这些纸箱里都是潜水镜, 仓库中为何堆放了如此多物资? 据介绍,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全面展开,定点捐助我们也不反对。
但为何总不够用? 在仓库门口,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但还是要考虑到我们的分配,记者见到几位前来领取物资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
△医院领用物资
转载请注明出处。